衛教專欄

抗磷脂質症候群該如何診斷與處理?談談抗凝血藥物

分享

抗磷脂質症候群會導致習慣性流產,透過抗凝血藥物治療可提高活產率。但透過非標準型抗磷脂質症候群成功案例的分享,也讓我們了解在試管療程中,如何權衡抗凝血用藥,以期獲得最佳孕產結果。

哪些人需要使用抗凝血用藥?

抗凝血用藥,常見如阿斯匹靈、肝素等的使用,在試管療程中的角色中,還是有著不同的觀點。我們稍微來談談抗凝血用藥的取捨使用

哪些人需要注意?例如以下容易血栓的族群:

1. 抗磷脂質症候群患者(APS)
2. 凝血因子V變異者 (例如第五凝血因子變異factor V Leiden mutation disease)
3. 蛋白C缺乏者 (protein C insufficiency)
4. 蛋白S缺乏者 (protein S insufficiency) 等

這些族群很容易因為血管內微小血栓的存在,導致胚胎滋養層與形成胎盤的機制出了問題進而影響著床或導致流產。

抗磷脂質症候群,其中一項臨床診斷就是曾經發生血管栓塞或是曾有三次以上早期流產,再搭配上抽血指標異常。而其他「易血栓族群」,有時被認為跟重複性試管失敗有關。

抗凝血用藥與試管療程的關係? 阿斯匹靈 V.S.肝素

探討抗凝血用藥與試管療程的關係。例如:阿斯匹靈、肝素等等。

⭐️阿斯匹靈
「阿斯匹靈」是一種常見抗發炎與抑制血栓的藥物,被認為可以增加子宮以及卵巢的血流。在人工生殖療程中,也很常與一些增加內膜厚度的用藥合併使用。
但在一些文獻中指出:預防性使用阿斯匹靈,其實不一定會增加試管的懷孕率。不過在預防妊娠前子癲症,阿斯匹靈的使用已經很普遍。

⭐️肝素
反觀「肝素」同樣是抗凝血藥物,作用機轉與阿斯匹靈不相同。阿斯匹靈是靠抑制血小板產生血栓素,但肝素則是靠走抑制凝血因子Xa的路徑。此外,不只對抗微小血栓的形成,肝素另有增加內膜對於胚胎的容受度,與協助胚胎滋養層在子宮基底的融合。

👉目前最有證據能夠增加活產率的,就是用在抗磷脂質症候後群患者身上的肝素合併阿斯匹靈的使用。至於不明原因的重複性流產,在歐洲生殖年會看法是使用肝素或阿斯匹靈並不一定會增加活產率。

此外,針對「重度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為了避免因為卵巢過度刺激產生的血液濃稠現象而導致血栓甚至肺栓塞的情況,預防性的肝素使用是可以的。

其實抗凝血藥物在有確切使用必要性的前提下使用,確實有提升人工生殖成功率的效益,但想跟大家說明的是,藥物使用一體兩面,也根據每人狀況不同而決定是否有使用的必要性,我個人是拿捏的比較嚴謹,畢竟肝素真的好痛!!!

抽血數值並不明確異常,該如何診斷與處理?

還是存在著某些比例是曾經流產多次或是伴隨產科併發症(如早產、妊娠、高血壓、前子癲等)但是抽血數值卻不是明確異常的族群。這些族群,醫師不能忽視,也要安排相關檢查與治療。

治療方面:抗凝血藥物是首選,當藥物成效不彰,奎寧、類固醇等就可以派上用場搭配使用(或有人會施打免疫球蛋白,但這仍需較充足的文獻才能證明有效益)


「非標準型抗磷脂質症候群」是什麼?

是指有符合臨床標準(如重複性流產等)但抽血不一定異常;抑或是抽血數值異常(常見為紅斑性狼瘡抗體、抗心磷脂抗體、抗b2醣蛋白抗體等)但卻無臨床表現⋯⋯確實有不少這類族群,針對這些族群在治療上藥物使用仍未有共識,不過,類固醇搭配抗凝血用藥是可以考慮的。


非標準型抗磷脂質症候群 成功案例分享

36歲的YU(化名)曾經流產3次以上,來診諮詢時,已經在他院將免疫項目抽血檢查過了,就是僅有幾項數值偏高,並不完全符合抗磷脂質症候群的血液診斷條件。

當然,我也跟他們夫妻溝通過,胚胎還是佔了約一半的因素,並且也將該檢查的子宮腔、內分泌等都先排除。最終決定試管療程搭配胚胎基因篩檢,植入前一個月先服用阿斯匹靈,植入後開始使用類固醇與肝素。

剛開始她還很擔心初次開獎的β-HCG數值不盡理想,但後來其實爭氣的寶寶們都有乖乖成長,就這樣也來到13週,在超音波追蹤下可活潑的呢~在此給予他們夫妻與寶寶們無比祝福,同時我相信也有不少與YU一樣狀況的女性朋友們正在徬徨中。

抗凝血藥物或甚至免疫用藥確實讓人辛苦(打肝素的苦我能理解)不過,建議還是遵從專業醫師指引,並且提醒大家,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根據個體需求使用才是準則~

抗磷脂質症候群的案例分享,36歲夫妻在沈孟勳醫師的療程下成功懷孕。


作者資訊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沈孟勳醫師
副院長/主治醫師

主治專長:
1. 試管嬰兒、人工受孕、免疫不孕、冷凍卵子、卵子研究、不成熟卵培養
2. 卵巢功能異常、早期卵巢功能衰竭、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腔鏡手術、高階婦產科手術​多囊性卵巢、內分泌異常

講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