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子宮外孕完整解析:症狀、診斷方法、治療與懷孕注意事項

分享

子宮外孕(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的急症之一,若未能及時診斷與處理,可能對女性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本文將詳細說明子宮外孕位置、常見症狀、原因等,以及如何診斷和治療子宮外孕。


什麼是子宮外孕?了解子宮外孕的位置

什麼是子宮外孕?了解子宮外孕的位置

所謂子宮外孕,以傳統的說法是指受精卵沒有著床在正常的子宮腔內,而是在其他部位發育。最常見的部位是輸卵管,約佔95%以上。其他可能發生的地方還包括:卵巢、腹腔(如腹膜或腸繫膜),以及子宮頸,甚至剖腹產的傷口處也可能發生。另外,雖然子宮角屬於子宮的一部分,但若發生著床屬於高風險懷孕,需要特別注意。

子宮外孕的常見症狀、需特別留意的危急徵兆

子宮外孕的症狀,初期可能和正常懷孕一樣,等到胎盤的絨毛細胞侵犯到血管及非內膜的組織後,開始會有些出血及腹痛的症狀。腹痛的位置大致上和子宮外孕的位置相關,但出血會導致子宮收縮及刺激腹膜痛覺而讓患者感到整個下腹痛。隨著出血量增多,下腹痛範圍會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痛,甚至到休克的程度。

子宮外孕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醫學界對於子宮外孕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不過,有一項理論與子宮蠕動與收縮有關。有個研究發現,胚胎在進入子宮後,子宮會蠕動或收縮來調整胚胎的位置,這個機制可以解釋為什麼輸卵管外孕和黃體不同側,及胚胎植入子宮仍會子宮外孕。

原發性、次發性異位妊娠

至於其他位置如卵巢或腹腔的外孕原因仍不清楚,可能是胚胎一開始就著床在這個位置,形成原發性異位妊娠;也可能是從輸卵管流產後掉到一個血流附近而存活了下來,形成次發性異位妊娠。


子宮外孕常見風險因子

以下情況可能會增加發生子宮外孕的機率:
  • 輸卵管感染或發炎(例如細菌感染)
  • 子宮內膜異位症
  • 盆腔沾黏
  • 曾接受輸卵管手術(例如輸卵管整形或結紮後再通手術)
  • 剖腹產手術(提高子宮頸部異位著床的風險)
  • 曾有子宮外孕病史
這些條件都有可能影響胚胎正常移動及著床的路徑,增加子宮外孕的機率。



子宮外孕診斷主要是由經期變化、症狀、抽血βhCG及超音波

如何診斷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診斷主要是由經期變化、症狀、抽血βhCG及超音波來判斷:

1.經期與症狀評估

懷疑子宮外孕時,首先會詢問經期變化、出血量、腹痛等症狀。特別是懷孕6週左右出現出血或下腹痛時,需要高度警覺。

2.血液檢測(β-hCG)

β-hCG(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為判斷是否懷孕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懷孕6週時β-hCG應達6000 mIU/ml以上,且應可於超音波中看到胎心跳,典型的案例是懷孕6週以上,出血或下腹痛,且超音波未見子宮腔內胚囊、反而在子宮外發現不明腫塊、疑似胚囊或胚胎時,再結合血液中β-hCG濃度落在數千,就可能為子宮外孕。

特別提醒:
子宮外孕在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一個比較要留意的是βhCG數值在初期可能會比較低,常常用驗孕試紙驗不到或是淺淺的反應,也遇過月經正常來但2週後子宮外孕內出血的案例。因此如果經期來的時間、症狀、血量乃至於顏色和平常不一樣時,不妨抽血驗看看。

曾經有個特別的案例是患者月經來的時間、血量及症狀和平常沒有不同,但顏色不一樣,抽血是有懷孕,追蹤後結果是子宮外孕。因此驗孕最好還是要抽血!


3.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可由陰道超音波或腹部超音波進行,評估子宮腔內是否有胚囊,若超音波發現無子宮腔內胚囊,而子宮外則有不明腫塊甚至是明顯的胚囊或胚胎,搭配血液指標,就能做出診斷。

子宮外孕在臨床上不容易早期診斷,主要是因為其症狀常與自然流產相似,例如出血與下腹痛。此外,有時即便使用超音波,有時超音波也無法清楚的區別骨盆腔內的腫塊。導致診斷困難的原因之一,是患者可能尚未察覺自己已懷孕,或雖知情但尚未接受產前檢查,因此無法掌握如胚胎著床位置、β-hCG變化趨勢等早期懷孕的重要資訊。

當臨床無法排除子宮外孕或流產時,就需要密切追蹤β-hCG數值與超音波結果。若為流產,β-hCG通常會穩定下降;但若為子宮外孕,β-hCG可能停滯或僅緩慢下降,這是辨別的關鍵之一。


子宮外孕如何治療?詳細了解藥物與手術治療方式子宮外孕如何治療?詳細了解藥物與手術治療方式

1.子宮外孕的藥物治療

早期的子宮外孕是可以利用藥物MTX(Methotrexate)治療的,如週數在6週或更早、沒有看到心跳、子宮外孕<3公分、沒有破裂及內出血時。MTX治療後,約有5%的患者仍可能因破裂而出現內出血,因此需密切追蹤。施打MTX後,通常2~3天內β-hCG會先上升,一週後再回診檢測,預期β-hCG濃度會降至治療前的約10%。若下降幅度未達預期,可能需要再打一次針或改以手術治療。

目前,對於MTX可施打的次數以及施打後多久可以再次懷孕,尚無明確共識。一般建議間隔3至6個月再懷孕,但因MTX治療劑量通常偏低,部分研究指出,施打後1~3個月內懷孕者,其胎兒並未出現明顯異常。若不符合藥物治療條件,或病情進展,則需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以確保患者安全。

2.手術治療:輸卵管的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的手術治療則視「部位」而定,輸卵管的話可以全切除或保留輸卵管。在輸卵管破裂時大多會全切除,因為很難局部止血;保留手術則是在輸卵管未破裂時,將輸卵管切開並將懷孕組織取出並局部止血,切口可縫合也可以不縫合,但若是出血不止、用電燒止血破壞大多組織時,此時保留輸卵管未必是好事。另外如果是再次子宮外孕、嚴重沾黏而有明顯硬化(纖維化)時也不建議保留輸管。

3.手術治療:卵巢的子宮外孕

卵巢的子宮外孕可能是比較不好處理,因為懷孕組織會著床在黃體上,而黃體的血管很豐富、很會流血且很難止血;在腸繫膜上著床的也很會流血,出血也不太容易找到。子宮角懷孕則是很接近子宮的大血管,手術時往往會有較多的出血;而剖腹產傷口的外孕如果是用子宮鏡手術的話,比較要留意的是子宮破裂、膀胱受傷的問題。

那子宮外孕可不可以只觀察就好?對於沒有症狀、βhCG數值很低的情況是可以先觀察一陣子,但是常常要追蹤很久、βhCG也未必會下降就是了。



子宮外孕能不能預防或早期診斷治療?


子宮外孕的預防方式相當有限,即使在試管嬰兒療程中,將胚胎直接植入子宮內,仍有可能發生子宮外孕。但在子宮鏡檢查早期治療發炎、合併胚胎凝膠植入,以及密集追蹤β-hCG懷孕指數的情況之下,子宮外孕需要開刀的狀況已經大幅減少。


子宮外孕能不能預防或早期診斷治療?還能再次懷孕嗎?

子宮外孕治療後,還能再次懷孕嗎?

大多數經歷過子宮外孕的女性,在治療後仍有良好的懷孕機會。除非出現以下少數情形,如:
  • 另一側輸卵管阻塞或不通
  • 另一側卵巢功能衰退或萎縮
這些情況可能會影響自然懷孕的機率,但若器官功能正常,多數人仍可順利受孕。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曾有子宮外孕病史的女性,其再次發生的風險約為一般人的3~5倍。因此,若再次懷孕,建議應較為密集的追蹤β-hCG血液檢測和超音波檢查,這能幫助醫師在胚胎著床初期即確認位置,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

當女性在早期懷孕期間出現異常出血或下腹疼痛時,千萬不要輕忽,這些症狀可能與子宮外孕有關。尤其是有子宮外孕病史或輸卵管相關問題的女性,更應提高警覺。因此,儘早就醫、接受抽血與超音波檢查,是保障健康與未來生育力最重要的關鍵。



延伸閱讀:





作者資訊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洪上國
生殖手術部主任

主治專長:男女不孕診療、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生殖內分泌、腹腔鏡手術、子宮鏡手術